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,这支战功赫赫的队伍在东北战场上展现了非凡的军事威力,赢得了众多赞誉。作为12支野战纵队中最早成立的一员,它的历史悠久厚重。指挥官的更迭则由程世才、曾克林、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韩先楚等诸多杰出将领担任好多牛,展现出其领导层的强大实力。
自1947年8月,韩先楚接任第三纵队的司令员以来,这支队伍明显焕发出新的生机。他指挥下的部队相继发动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战役,奇袭威远堡,四战四平,攻克义县,战胜锦州,成功克辽西,这一系列的胜利使得第三纵队赢得了“旋风纵队”的美称。这种称号不仅反映了作战的爆发力和机动性,也展示了部队战斗力的强大。
韩先楚的军事才能可圈可点好多牛,他不仅自己善于指挥作战,他的指挥员和战士们同样出色。正如古语所云,强将手下无弱兵,第三纵队的表现验证了这一点。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韩先楚是空降到第三纵队担任司令员,但对于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,他并不是个陌生的名字。第三纵队和第四纵队都是隶属于辽东军区的部队,多次进行联合作战,使得两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。在一次四包临江作战中,韩先楚指挥着第四纵队与第三纵队的协同作战,成功歼灭了敌军一个师和一个团,战斗中部队伤亡极小,这无疑增进了士兵们对他的认可与信任。
展开剩余60%纵队下辖的三个师长各有千秋,7师的邓岳、8师的宁贤文、9师的徐国夫(宁贤文于1948年后被替换)均屡屡在战斗中展露头角。哪一支部队是主力?若是按照出征主攻次数来计算,毫无疑问,7师位列第一,8师次之,9师排在第三。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8师、9师实力不行,而是因为7师的邓岳表现得尤为耀眼,令人无法忽视。
邓岳的出众不仅体现在战斗上,还体现在他在争夺主攻任务中的表现中。在程世才担任司令员期间,西丰战斗即将来临,司令部召开会议,分配作战任务。为了争夺主攻权,三个师长各自表态,互不相让,邓岳坚定地要求出任主攻角色,而9师的副师长徐国夫同样希望能获取这一权力。为确保战斗的胜算,他们很快找到了参谋长解方。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最终9师取得了主攻权,而7师与8师则担任了辅助攻势的角色。
这三个师各有特色,7师以进攻见长,8师擅长防守,而9师则以灵活的迂回作战风格著称,哪一支更强更弱,实在难以一言以蔽之。实际上,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多次较量中,7师和1师、2师以及5师、16师并列被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的顶级主力师之一。邓岳以勇敢作战和优秀指挥闻名遐迩,被士兵们称为“邓疯子”。他的作战风格大胆而果断,认准了目标便会勇往直前。
在文家战斗中,虽然上级安排9师为主攻队伍,徐国夫感到十分高兴,因为这个师打主攻的机会实在太少。然而令他意外的是,正式发布命令后却是改为让7师担任主攻,8师辅助,9师仅作后备支援。这让徐国夫心中愤懑不平。会后的他找到韩司令理论,希望能更改命令。韩司令面露无奈,坦承道:“国夫,事情真没法子,邓岳非要抢这个主攻权,我确实无能为力,不过下次我一定会让你们9师出任主攻!”徐国夫虽然心里不快,却也明白团队的协作是第一位的。他尽管言辞犀利,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,承担起了支援的重任。
在1948年春季,因身体不适,徐国夫从9师休退,之后被调入第五纵队担任13师的师长。在第五纵队历经一年的激战之后,韩先楚与罗舜初将其调回40军,赋予其119师的指挥权。与此同时,因其卓越表现,邓岳自师长升任副军长,再担任军长。自1952年起,40军的指挥工作均由邓岳与徐国夫共同负责,展现出他们在军事指挥上的卓越才能与协作精神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