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海雷和李彦知都是扎根乡村的教师,他们在邯郸市冶陶镇七水岭村的深山里赢正通,默默耕耘了十年,始终坚持无私奉献,默默付出,守护着那里的孩子们。
李彦知原本有机会留在市区的小学教书,那里环境优雅、设施先进,发展前景广阔,但她选择了留在这片贫瘠的大山,怀揣着让孩子们展翅高飞的梦想,成为孩子们的“摆渡人”,用知识点亮他们的未来。
尽管远离了城市的便利和机会,张海雷和李彦知依然心无怨言,甘于清贫。他们有一个活泼懂事的女儿圆圆(化名),一家三口生活虽简单,却充满了温馨和幸福。
然而,这份平静的幸福在2018年被打破。李彦知先是被诊断出难以治愈的浆细胞乳腺炎,病情虽经长期治疗有所缓解,紧接着小女儿圆圆又被查出患有神经母细胞瘤四期高危。面对接踵而来的重创,张海雷和李彦知只得带着圆圆开始了辗转北京治疗的艰难生活。
展开剩余87%李彦知出身书香世家,母亲也是山村教师,三十年坚守乡村教育。自小受母亲影响,她深知知识是贫困山村改变命运的关键。山村教师不仅传授知识,更是连接大山与外面精彩世界的桥梁,能为孩子们打开全新的人生道路。
李彦知心中一直埋藏着投身乡村教育的梦想。2014年,她成功考取武安市教师编制,成为公办教师,但她毅然放弃城市优越的教学岗位,选择来到条件艰苦的七水岭小学,坚守梦想与爱情。
七水岭小学环境极为简陋,刚开始时连网络都没有。教室里窗户是木制,窗框用塑料纸封贴,冬天寒风刺骨。孩子们学习条件艰苦,网络和电脑等现代教学工具缺乏,但这两年情况逐渐改善,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慢慢变好。
七水岭村位置偏远,人口稀少,小学生源更少,常常凑不满一个班。学校只有一、二年级和一个三年级大班,2019年甚至没有一年级,整校只有李彦知一名正式教师和二十几个学生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需转到镇上的教学点继续读书。虽然人数不多,但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从未减弱,校园里每天朗朗书声赢正通,秩序井然。
曾经不少教师因为环境艰苦和生源稀少,只待不到一年便离开,但李彦知始终坚守,为孩子们默默奉献,践行山村教师的理想。她多次拒绝走出大山的机会,坚持留在这里:“能成为山村教师是我的梦想,这里的孩子纯真懂事,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唯一钥匙。虽然条件艰苦,但一家人在一起,我们很幸福。”
女儿圆圆刚出生不久,丈夫张海雷被调离七水岭小学。为生活所迫,张海雷离开母女俩,李彦知独自带着圆圆生活。白天,远房亲戚在同村帮忙照看圆圆,生活虽简单但相互依靠,晚上李彦知下班后把圆圆接到学校,批改作业或做家务时,圆圆自己安静玩耍,懂事又乖巧,生活平淡却充满温馨。
七水岭地处群山环抱,山路崎岖。小学就建在山上,通往学校的路只有一条,早年没有水泥路,只是一条泥泞的土路,每逢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。为了孩子们的安全,李彦知每天多次徒步走这条崎岖山路,接送学生。她不仅是老师,更是孩子们的“第二个妈妈”,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。
每天清晨,李彦知早早起床,安排好圆圆,打扫学校卫生,然后登上山包等待学生。孩子们远远看见她,都会兴奋地挥手打招呼。她不仅在山包等学生,有时还会上门接送更小的孩子。若学生生病,李彦知会亲自照料,细心关怀,名副其实地成了孩子们的守护者。
李彦知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和安全,更全方位照顾他们。七水岭小学多为留守儿童,父母长期不在身边,缺乏关爱。她常常家访,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困难,辅导学业难题,还经常带着圆圆和孩子们玩耍,师生关系融洽,深受孩子们喜爱。
每周李彦知都会下山采购生活物资,带回新鲜蔬菜。冬季则生活尤为艰难,暴雪封山,七水岭与外界交通几乎中断,常常一个月无法出门,只能依赖秋季储藏的干菜。村里无自来水,家家户户靠雨水储存生活用水。尽管如此,李彦知依旧培养出34名大学生,其中3人考取博士,教学成绩优秀,广受领导和家长赞誉,多次获得荣誉奖章。
然而,2018年,这样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破。4月,李彦知忽感胸部刺痛,症状加剧,辗转到北京301医院检查,确诊为难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,被称为“不死癌症”。历经八个月手术和中药治疗,病情才得以控制,2019年1月首次出院回家。
本以为生活会重回正轨,但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。小圆圆开始反复发烧腹痛,起初被误诊为普通感冒,简单治疗未果后,症状加重,包括高烧、嗜睡及剧烈腿痛,夫妻带她到河北省儿童医院检查,确诊病毒性脑炎和滑膜炎,住院治疗。
住院期间,圆圆多次检查包括脑部核磁共振和肺部CT,依然找不到病因,医院怀疑EB病毒感染或非典型川崎病,连续输注免疫球蛋白,症状稍有缓解。全家以为好转,可以带她回家过年,然而1月24日,圆圆再次高烧,腹部彩超发现左侧腹部肿块,初步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,犹如晴天霹雳。
夫妻俩难以接受这一噩耗,带圆圆做更深入检查,最终确诊为四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,这种癌症被称为“儿童肿瘤之王”。李彦知和张海雷心如刀绞,担忧化疗的痛苦和女儿的生命,李彦知甚至停了自己的药物治疗,病情复发,只能靠止痛药缓解。
2019年2月,夫妻俩带圆圆到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住院化疗,李彦知寸步不离陪伴女儿,一边调节自己情绪,一边忍受病痛,坚持陪伴圆圆抗争病魔。她对丈夫说:“你不用管我,我们要救孩子,现在所有的钱都用来救圆圆,我吃止疼药就好。”
2019年5月,经过四次化疗,圆圆病情明显好转,左肾上腺肿瘤缩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,骨髓和淋巴转移消失。经过医院详细评估和多次沟通,医生决定进行手术根治。
但手术押金高达15万元,之前李彦知治病和圆圆治疗已经花费三十多万,家里经济捉襟见肘。张海雷感叹:“我们找亲戚朋友借了很多钱,能借的都借了,现在手术和后续治疗至少还要六十万。彦知的病情也恶化,必须做引流手术。为什么病痛要落在她们母女身上,而不是我呢?”
看着妻女受苦,张海雷心如刀割,难以入眠。2021年,自贡市自流井区开夏公益服务中心发起筹款,众人齐心协力帮助圆圆抗癌。
面对记者,张海雷潸然泪下:“这些年为了生计奔波,忽略了她们,我很愧疚。她们相继患病,也许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。现在看到她们,我心如刀绞,真希望生病的是我。和妻子结婚十年,她陪我度过最难时光,女儿懂事听话,可我却没有尽到陪伴的责任。”
到了2022年,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圆圆能健康成长赢正通,顺利考上大学,找到好工作,结婚生子,过上无忧无痛的生活。张海雷梦想带圆圆去游乐场、公园、商场,带她品尝美食、玩耍尽兴,用尽全力守护这两个最重要的女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